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舉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強調“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作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一步推進,能源消耗量還將剛性增長。減排不是減生產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水、風、光等可再生能源既不排放污染物,也不排放溫室氣體,是天然的綠色能源。在碳減排約束條件下,必須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然而,由于多年來的無序利用和過度開發,長江生態環境急劇惡化,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持續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特別是2016年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以來,沿江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2020年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長江經濟帶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結構優化,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實現了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p>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深刻體現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能源產業、生態環保產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必須將“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作為基本準則,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體現到全產業鏈、全過程,在規劃、設計、建設、調度、運行等各環節充分考慮生態影響,使項目的降碳、減污、生態修復等生態效益最大化。在推進長江大保護中,要在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的同時,發掘良好生態所蘊含的經濟價值,實現生態產品的價值轉換,進一步創造綜合效益,實現長江經濟帶可持續發展。
?。ú邉潱汗橙?陳有勇 審核:吳強 王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