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機遇不是威脅。中國將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將為歐洲提供新一輪合作機遇和發展空間?!眹抑飨暯?月22日在北京以視頻方式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時指出,中方愿同歐方攜手努力,推動“后疫情時代”中歐關系更加穩健成熟,邁向更高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是面鏡子,照出了中國的和平基因,透視出中國之于歐洲、之于全世界永遠都不是威脅。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主席主持或出席三次國際抗疫“云會議”,與各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密集進行“電話外交”。梳理中國領導人的致辭、講話和通話內容可以清晰地發現,國際抗疫合作、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建設、雙邊關系發展等始終是主題,合作、支持、溝通、攜手、友誼始終是高頻詞,與威脅、強權、對抗等話語完全絕緣?!耙咔闆]有國界,世界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個全人類的共同敵人,中國力倡全世界團結合作,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的和平基因,植根于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中華民族的血液里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皣鴱姳匕浴?,這個西方認為是必然的“邏輯”,對中國而言根本不成其為邏輯。從歷史看,中國在很長的時間里都是世界強國,鄭和下西洋600多年來,中國從未在海外推行過殖民主義;新中國成立70年來,也從未對周邊進行過任何擴張。疫情發生后,中國真心誠意地攜手國際社會共同抗疫,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旗幟鮮明地反對將疫情政治化、病毒標簽化,反對種族歧視和意識形態偏見,堅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
疫情是場大考,中國交出了開放合作的“答卷”,讓全世界進一步看清了中國的發展機遇。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世界經濟按下了“暫停鍵”,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蒙受重創。著眼于各國社會穩定和全球經濟復蘇,中國盡己所能向國際市場供應原料藥、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資等產品,堅定不移主張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盡力推動恢復世界經濟。為此,中歐兩大經濟體應該發揮世界經濟“雙引擎”作用,拉動世界經濟復蘇;中國將與非洲國家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共同拓展數字經濟、智慧城市、清潔能源、5G等新業態合作,促進非洲發展振興。
“后疫情時代”的中國,將為全球提供新一輪合作機遇和發展空間。部分美西方政客戴著有色眼鏡,動輒把中國看作“威脅”和“挑戰”,鼓吹與中國“脫鉤”,這既不可行,也十分有害。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擁有14億人口、4億中等收入群體的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世界其他經濟體和中國加強合作,將會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研究報告認為,到2040年,中國和世界其他經濟體彼此融合有望創造22萬億至37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
中國擴大開放,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世界經濟的重大利好。中國的發展成就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的發展,也會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耙粠б宦贰笔菢嫿ㄈ祟惷\共同體的實踐平臺,中國堅持開放理念,致力于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這將為世界各國創造更多增長機遇、轉型機遇和創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