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軍隊來講,沒有和平時期,只有打仗和準備打仗兩種狀態。新年伊始,從海洋到天空,從平川到高原,全軍上下涌動著貼近實戰、精武強能的練兵熱潮,錘煉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底氣和能力。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及周邊安全形勢,我們不僅要扎實推進軍事斗爭準備,也要努力把準備工作備準?!币晃活I導在籌劃新年度練兵備戰工作時關于“準備”與“備準”之言,值得思考借鑒。
備戰是十年磨一劍,實戰是一朝試鋒芒?!皣覟闇蕚鋺馉幎M行的激烈緊張的競爭,才是真正的永不停歇的戰爭,交戰只不過是對和平間隔時期獲得優勢的一種公開證實?!睉馉巸瀯菔菧蕚涑鰜淼?。從歷史經驗看,備得越扎實,戰得越順利,而且越可能“不戰而屈人之兵”;相反,如果抱著“等打起來再備”的心態,拖拖拉拉、慢條斯理,該扎的籬笆沒扎牢,該磨的刀劍沒磨利,該練的武藝沒練精,一旦戰爭來臨,定會措手不及。
有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先進的堅甲利器你有他也有,軍事斗爭準備你抓他也抓,實戰化練兵你練他也練,可到頭來,有的“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有的“去國三千里,淪為階下囚”。出發點相同,結果卻大相徑庭,原因何在?就在于“準備”與“備準”的差異上。戰爭實踐告訴我們,做好軍事斗爭準備,“實”是基礎,“準”是關鍵。準備有力度大小之分,備準有效益高下之別;備準以準備為依托,準備成效以備準來體現。未來戰場上,如果瞄不準作戰對手這個靶心、看不清現代戰爭這個準星,那么“備”得越多,浪費越大,離題越遠。
一位戰略家曾說:“即使是最富有的國家,也經受不起在一場生死存亡的斗爭中盲目行動?!倍鸪跗诜ㄜ娭酝陻?,追根溯源就在于他們把整個備戰體系建立在戰壕、鐵絲網和火力壁壘這樣一些已經過時的、與未來發展背道而馳的基點上,所以無論其怎樣努力耕耘馬奇諾防線,都無法擺脫失敗的命運。相反,德軍的“閃電戰”理論盡管當時并不完善,但由于看準了坦克、飛機等新生力量構成的威力,才有了橫掃歐洲戰場的戰果。正反兩個事例提醒我們,唯有用更新更勇敢的頭腦籌劃今天的準備、設計明天的戰爭,才能最終拿到勝戰的“通行證”。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2020年中央軍委軍事訓練會議提出:“加快構建新型軍事訓練體系”“提高全周期、精細化訓練管理水平”“加強新裝備新力量新領域訓練”……由此可知,我軍軍事訓練的科學水平正在扎扎實實地提高,我們孜孜以求的軍事訓練轉型升級正在切切實實地推進。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個別單位在練兵備戰上練“窄”備“偏”的現象仍然存在。有的喊的是打贏明天的戰爭,腦袋卻停留在過去的用兵套路上;有的談的是聯合訓練,演練卻滿足于單打獨斗。究其原因,主要是認為仗一時打不起來,對練什么、怎么練、練多少存在較大隨意性,沒有充分認清新的戰爭形態帶來的挑戰。這種“認知差”“思維差”,勢必導致戰場上的“勝負差”。
革命先輩曾諄諄告誡:“打仗的事,可不能問樵樵不知,問牧牧不曉呵!”戰爭年代,我軍將士深知,如果不把打什么仗、在什么地方打仗、與什么對手打仗研究透,時刻準備打仗就會無的放矢,就會流血死人??箲饡r期,八路軍一二九師認真總結作戰經驗,決定在遼縣開辦游擊訓練班。劉伯承針對部隊的現實狀況、日軍作戰規律和戰術特點,為訓練班專門講解了“以散耗集,以集滅散”的戰術原則,剖析了“黃蜂圍攻戰馬”的例子?!霸谔猩缴蟻硪粋€麻雀滿天飛!”受訓的游擊小組兵撒四方,鬧得日軍如芒在背、似鯁在喉。
“真正的練兵場是在敵人面前?!鄙钊胱嵧七M練兵備戰,就要緊跟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演變,深入研究作戰對手和作戰環境,真正把未來打什么仗、和誰打仗、在哪打仗、怎么打仗搞清楚;把優勢在哪里、弱點有哪些、差距有多大、應該怎么辦搞清楚;增強設計戰爭、籌劃作戰的本領,尋求行之有效的制勝之策,研究靈活多變的戰法謀略,探索實在管用的作戰行動。從我軍備戰打仗的實踐看,凡是實戰能力不斷提升的部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知道敵人是誰,知道敵人在哪里,知道如何與敵人過招”,始終在實戰背景下練兵謀戰。
一支軍隊,能否打贏未來戰爭,并不取決于距離上一場戰爭的時間跨度,而在于對下一場戰爭的理解程度和準備程度。目光向戰場聚焦,聚焦,再聚焦;訓練向實戰逼近,逼近,再逼近。讓軍事斗爭準備的指針始終對準“下一場戰爭”,用扎實的訓練“增援未來”,才能實現戰斗力水平的真正提升,人民的家園才會更加安全,祖國的尊嚴才會有堅強保障。
?。ㄗ髡邌挝唬宏戃娧芯吭海?/p>